尋象啟事:曾經曾經,鳳山有頭大象


文|邱睦容
提起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明星,這幾年是馬來貘,更早則是無尾熊、企鵝與熊貓,若論最常青的第一代明星,則絕對是大象莫屬,「林旺」與「馬蘭」在動物園生活了近五十年,是許多人成長的回憶——許多人甚至以「去看林旺爺爺」來代替「去動物園」。但很少人知道,林旺爺爺來臺後最初的家,其實是高雄鳳山。
緬甸戰場的大象運輸隊
一般被認為以86歲高齡過世的林旺,推算的出生年是1917年,當時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。不過,在緬甸叢林出生的林旺(當然,這時候牠還沒有名字),生命要和戰爭扯上關係,是在19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。
那時候緬甸還是屬於大英帝國統治下的一部分,但因為其位置接壤著「滇緬公路」——和中國西南方之間的陸上補給線,成為敵對陣營的日本,鎖定截斷的對象。於是,一向生活在叢林中的林旺,在戰火之下被日軍俘虜,成為「大象運輸部隊」的一份子,並被取名為「阿美」(Ah-mei)。
此後,牠的命運便不再屬於自己,而是跟著戰爭轉動。幾年後,局勢走向了日本的另一邊,中華民國與英國所屬的同盟國,由孫立人將軍率領的「新一軍」,攻下了緬甸的山城,也從日本人手中俘虜了大象部隊。
從緬甸來到臺灣高雄
跟著「新主人」的腳步,阿美與其他十二隻夥伴一同離開了緬甸家鄉,以徒步的方式被帶回中國。路遙且遠,戰爭中又缺乏足夠的糧食,六隻夥伴在過程中死亡,剩下七隻還健在的大象們中,有四隻被分送給北平、南京、上海、長沙的動物園,含阿美在內的剩下三隻,則繼續跟著孫立人將軍,肩負起運輸材料,在廣州興建「印緬陣亡將士公墓」的工作。
1947年,孫立人將軍被派來臺灣南部訓練新軍,三頭亞洲象也跟著飄洋過海。但要運輸重達幾千公斤的大象談何容易,最後只有阿美和另一頭名喚「阿沛」的大象,在目的地高雄鳳山生活了下來,孫將軍的少年兵、「誠正新村」(後改名黃埔新村)都曾見過牠們,很快地成為一份子。
——「士兵經常帶到現今東六巷131、132號後面的三村空地上『放牧』,當時那裡是一大片草地。」
——「曾看到大象將鼻子捲到我們家後院偷吃日本人種的香蕉。」
大象是小朋友四處晃遊、打發時間的對象,就算很多年後,許多村民還是對於阿美和阿沛記憶猶新。曾有眷戶回憶,他的玩伴調皮地把石頭捲在蕃薯葉中餵食大象,大象發現後,竟然用鼻子把玩伴高高捲起,放在兩根長長的大牙上,最後一抖把人摔到五、六公尺外,嚇得兩人臉色發白,拔腿就跑。
成為動物明星
七年後,阿沛因腸胃出血過世,讓阿美能有更好的環境安享晚年,1954 年底,孫將軍把阿美送到臺北的圓山動物園,動物園也幫阿美取了新名字「林旺」(原為「林王」,但因記者會上的記者誤聽,成為了林旺),一個更符合臺灣人傳統印象中「公象」的稱呼。
此後,「大象林旺」之名,就留在了臺灣的歷史長流中。在沒有太多娛樂活動的年代,動物園是少數適合闔家前往的場所,擁有龐大身軀的大象,在動物園的悉心照料、年年辦理慶生會的宣傳下,成爲了世代小朋友童年記憶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