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高雄眷村

Menu

舉起一盞茶,共同紀念老屋重生

:::

舉起一盞茶,共同紀念老屋重生   專訪禪那人文空間主理人馮建洲老師

茶藝01
茶藝02

文|邱睦容

2014年,在高雄三軍眷村中,黃埔新村率先實行了「以住代護」政策,過往荒煙蔓草的閒置眷舍,如今已成各棟別具風格的聚落,每年舉辦的眷村嘉年華,則是一年一度的慶生會。在值得慶祝的十一週年,特地請來禪那人文空間的馮建洲老師,以通過時間淬煉的茶,奉上對於土地、對於老屋重生的敬意。


代表風土與文化的臺灣茶
若要舉一項能同時兼具風土與文化的代表性物產,臺灣茶絕對是其一。臺灣產茶,從北部的丘陵到中南部的高山,在茶人的悉心栽植與烘焙之下,各色的茶湯從林野走入人家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而對於馮老師來說,從四十多年前喝到了朋友請的臺灣茶,此後,如何讓臺灣的茶文化走得更廣更遠,便成為一生的鑽研。

喝茶對於臺灣人來說何其普遍,路邊充斥的手搖飲店,說明了茶的日常性。但對於馮老師來說,更深層的「茶文化」卻是要透過時間積累,是綜融了美學、禪學、哲學、科學的集合體。「在我一開始喝茶的時候,大概1990年代,茶具還是以中國大陸製的較普遍」馮老師分享,隨著越來越多茶人投入自製茶具,才了「雙杯品茗」——長杯聞香、短杯就口,這是走清香路線的臺灣茶葉,所發展出有別於日本、中國的喝茶形式。於是,從茶到茶具,乃至於具展演性的「茶席」出現,臺灣茶文化的內涵逐步豐富。


高雄最神秘的茶空間,與完整的茶席體驗
為了讓更多人能認識臺灣茶文化的底蘊,馮老師更開設了專饗茶友的喝茶空間,從早期位於文化中心旁的「喫茶去」,到現在新興區窄巷內的「禪那」——只是不改低調個性,沒有斗大招牌,茶友們大多得靠著口耳相傳而來。
而本次在黃埔新村的「秋芒茶事」,則是少數為公眾舉行的茶席。「在茶席,喝的不只一杯茶,更是對於美、對於時間的體會」,馮老師說明。呼應場域特質,他將在草地上,懸浮美濃紙傘於空中,朵朵紅色的傘花象徵著眷村的重生。並以專為本次茶會打造的專屬茶器,搭配兩支精選好茶——苗栗的東方美人茶與木柵的鐵觀音,「我想讓喝慣高山茶的南部人,感受來自北方、以傳統工法的木炭焙製,適時發酵的淺山茶葉」,兩支茶喝起來微苦、回甘,也對於胃較無負擔。與茶會並行的,則是知名大提琴演奏家戴秀倫老師的演出,以大提琴沈穩的音色,現場演奏浪漫的巴哈曲目,讓琴聲與口腔中茶湯共鳴,是獨自品茗時難有的體驗。

茶席是一場完整的茶文化饗宴。對於第一次參加茶席的民眾,馮老師建議帶著「尊重」與「觀察」的心情前來,欣賞桌邊受半年以上訓練的司茶人,如何取杯、分杯、倒茶,並且學著聞香、小口啜飲,最後將杯底的餘韻吸入鼻腔,完整感受一支好茶的生命。


來黃埔新村 帶著滿口的芬芳回家
推廣茶藝多年,亦常與各國茶友交流,馮老師印象最深的,是日本朋友在喝了茶之後,向他道謝:「我將滿口的芬芳回京都」,短短一句話道盡了茶與人的交會。

「我是學了茶之後,才知道何謂緩,何謂美,何謂享受。當今社會速度快、壓力大,不妨用一小時的時間,在茶師的帶領下,讓甘美的茶湯和悠揚的音樂滋潤身心」。在斜陽與重生的老屋之間,一席茶的時間,或許是最緩卻也最深入的,感受眷村的方式。

秋芒茶事x茶藝體驗

活動時間:11/2(日) 15:00-16:30、17:00-18:30

活動費用:800元/人(每場次上限30人,需12歲以上)
→費用包含兩種茶款品飲及一款秋天流菓子

活動地點:東二巷小草皮

展開
回頂部